欢XIN课堂·入学教育 | 石榴花开,同心筑梦 ——学院2025级新生入学教育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篇

发布者:jcdl2发布时间:2025-09-16浏览次数:14

为引导学生深刻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近日,学院2025级全体新生齐聚图书馆“运满满”报告厅与教3-102教室,聆听了一堂深刻而温暖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主题讲座。本次讲座特邀江苏省教育厅、新疆教育厅派驻教师何崇军老师担任主讲人,为初入校园的学子们系统阐释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脉络与现实意义,引导青年学生增强民族认同、文化认同与国家认同。

何崇军老师以宏阔的地理视角开篇,生动讲述了中国少数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分布格局。他结合丰富的历史地图与人口数据,清晰勾勒出一幅中华民族多元起源、迁徙融合的壮阔画卷。他指出,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从历史上的“胡汉一家”到今天的“民族区域自治”,“融合”始终是贯穿其中的主线规律。何老师重点剖析了“演变-融合-发展”的历史趋势,强调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共同开拓了辽阔疆域、共同书写了悠久历史、共同创造了灿烂文化、共同培育了伟大精神,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民族共同体格局早已形成并不断巩固。

为使抽象的理论变得可感可亲,何崇军老师深情讲述了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的历史佳话。他通过详实的史实与生动的细节,再现了唐蕃和亲这一促进民族友好、推动经济文化交流的重大事件,指出其不仅是一段浪漫传奇,更是中华民族追求团结统一、共生共荣的早期实践与智慧典范。随后,他从饮食、服饰、节日、礼仪等日常生活角度,风趣地比较了不同民族生活方式的差异,深入浅出地解释了这些习俗背后深厚的历史传统、生态适应与文化信仰。他特别提醒同学们,在与不同民族同学交往时,要秉持“平等相待、真诚尊重”的原则,了解并尊重彼此在饮食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特殊性,做到“入乡问俗、入乡尊俗”,在细节中体现修养,在理解中增进友谊。

讲座最后,何崇军老师回归现实,聚焦校园生活。他向新生们阐述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要求与青年责任,强调“五十六个民族是石榴籽,中华民族是整体的石榴”的深刻比喻。他鼓励来自全国各地、不同民族的同学在日常学习、社团活动、宿舍相处中,主动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将“一家亲”的理念转化为真诚的微笑、及时的帮助和深入的交流。他寄语学子,不仅要致力于攻克“芯片”领域的技术难关,更要在心中铸牢民族团结的“同心圆”,做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的坚定维护者和积极践行者。

撰稿:侯士明;拍摄:林钰程、简睿、张子晨;编辑:侯士明;审核:肖俊桂


地址:南京市仙林大学城文苑路9号
邮编:210023
电话:025-85866164
邮箱:ic@njupt.edu.cn
学院微信公众号
南邮校友公众号
版权所有©南京邮电大学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产教融合学院)